針對套裝門行業來說,能夠將“危機”轉變為發展新起點的企業應該隻有一部分,一定還有一些要在這次風波中被殘酷淘汰;同時,得到發展的企業又要麵臨未來不知何時再次光臨的“危機”。
“做強”是應對“危機”的基礎
在“危機”中尋找機遇,得到發展的重慶套裝門企業不一定是做大的企業,但一定是已經在行業內做強的企業。“做強”也是應對未來“危機”的企業基礎,是必經途徑。
重慶套裝門行業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,在行業中,從企業綜合實力角度,已經初步形成了三個集群:大型多元化投資企業、中型專項快速發展企業、小型參與探索企業。“危機”中,相對比較,前兩個板塊得到發展的機率較高,但不見得隻要是大、中型的企業都平安無事。因為在做大和快速發展過程中,一些企業往往忽略了“做強”的概念。
企業不能盲目多元化
“金融危機”雖然過去,但行業新一輪危機已經來臨,還沒有一個具有代表性的、真正意義上成功的走多元化發展道路的重慶套裝門企業。實際上,門企有錢了,並不代表就可以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。期望迅速將企業做大是好事,可以鼓勵,可以去想,但隻有各方麵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可以實施,資金充裕並不是唯一條件。
門企要走多元化,一定會涉及新的領域,提前做好新型人才儲備、熟悉新領域的操作規則、預估新領域未來幾年的發展前景、熟悉新領域進入的條件、了解企業現有資源是否夠用與可否對接等工作。以資金允許為前提,以具備相關條件為基礎,才可以初涉多元化領域。